和合承德网讯(王东岭、丁志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始终把薯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园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大销售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马铃薯产业向基地园区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产业循环化方向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5至75万亩,总产量165至200万吨,总产值23亿元至25亿元。

“真没想到,按照新办法种马铃薯,一亩地多收了1000多公斤”。宝元栈乡三十五号村李国华一边修理灌溉设备,一边介绍说,他种植马铃薯已经10多年了,去年种植160亩。

近年来,围场在马铃薯主产区以“土地流转、高产创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晚疫病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为主,调整农业结构,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全面实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种植户由过去粗放型生产、低层次经营转变为连片经营、多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马铃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该县加大对生产基地、加工产品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和监管,打造名优品牌。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荐会,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围场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将围场马铃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地处北纬42度,马铃薯黄金种植带上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围场马铃薯的优良品质。目前,“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马铃薯种植和商品薯基地县”“全国马铃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它们都是属于围场马铃薯的荣誉!

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下,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成为围场马铃薯的代名词。

为使马铃薯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接坝及坝上地区建设了种薯生产区,在东南部乡镇建设了商品薯生产区,在中北部乡镇建设了淀粉含量较高的加工薯生产区。同时,在具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条件的乡镇建设了全粉及深加工薯生产区。

“土豆浑身都是宝,就看能不能用好!”据围场半截塔镇一家淀粉公司负责人李树臣介绍,该公司是集马铃薯种植储存、精深加工、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从种植、储藏、生产研发,到品牌建设、食品销售,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模式,也是围场马铃薯产业市场主体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围场马铃薯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构建起了集技术研发、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仓储保鲜、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随着围场马铃薯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围场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约35亿元,其中马铃薯淀粉、水晶粉丝、粉皮、宽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