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即日起,新华社连续推出7篇报道,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方面,集中反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今天推出第一篇“幼有所育”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对少年儿童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

十年来,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阳光下绽放灿烂笑容。

■“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呵护

“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

——习近平

【故事】

下午5点左右,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孙萍忙完手头的工作,来到莺花巷幼儿园准备接3岁多的二宝恬恬回家。孙萍家所在的片区人口密集,普惠幼儿园的资源紧缺,孩子入园问题一直令人头疼。

2021年,当地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场地,投入财政资金高标准建设了公办的莺花巷幼儿园,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孙萍感慨,现在幼儿园就在自家楼下,不仅接送方便,收费也不贵。

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像孙萍一样亲身体会到了从“入园难”到“上好园”的跨越。

【数说十年变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增长逾六倍,全国幼儿园数量增加超七成,近九成在园幼儿享受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2021年,全国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2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办园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均等、普惠公平的起点,是送给新时代儿童最好的礼物。

■“成长得更好”的心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

——习近平

【故事】

放学铃声响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的操场上满是参加体育类课后服务的学生——足球场上你来我往的传接球练习,网球小将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练着持拍的基本功,一队队轮滑小选手从跑道另一侧飞驰而过,啦啦操、武术社的操演声在运动场上不绝于耳。

课后服务时间的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教学楼内同样热闹非凡。“心成长”剧团的学生们正在排演校园心理剧;手工课上,低年级学生在用瓦楞纸“造房子”,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激光切割……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发了几十门选修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奔向人生更大的舞台。”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校长温荔清说。

【数说十年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明显提高,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等指标逐步改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让孩子们不做“小眼镜”“小胖墩”。

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开足马力”,成为守护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坚实屏障。

■“一个都不能少”的关爱

“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习近平

【故事】

熟悉的音乐一响起,8岁的孤残儿童晗晗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专注地数着节拍,跟随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因患有脑损伤,原来的晗晗沉默寡言不愿交流,容易与小伙伴发生矛盾。进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教育中心后,晗晗先后在学前中班、学前大班接受特殊教育,进行生活自理、精细活动等方面的训练。在这里晗晗找到了呵护她、帮助她、认可她的家。这个家给晗晗和数百名与她一样的孤残儿童,一个个浸润爱的童年。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对孤残儿童的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制定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全国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幼有所育,一个也不能少。你我共同努力,让每一名孤残儿童都有机会拥抱出彩的人生。(记者黄玥、范思翔、魏靖宇、柯高阳、谢樱)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