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记者 张楠

b1027291

高新区滨河社区爱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入户“助医”服务。 和合承德网记者 孟瑶 摄

“邢老师,您再帮我们指导一下这个舞蹈动作。”在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老年大学活动室,58岁的郭彩莲和几位大妈围在邢老师身边,手上比划着舞蹈动作。“生活在滨河社区,老年人互相帮助,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到饭点,食堂还有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饭菜,这样的晚年生活,让人很充实、很快乐,” 郭彩莲说。

让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国事”。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视察信息化平台、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详细询问服务范围、救助方式等事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建设老年食堂、开展适老化改造、推广“时间银行”……两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滨河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构建养老服务的“承德路径”,聚焦全市80万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锚定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志愿服务 让老年人生活更暖心

近日,通过手机“公益互助养老”小程序,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的姜薇成功“接单”。“每天社区都会在平台上发布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特长,领取不同任务。”姜薇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将以“时间币”的形式储存在个人“时间银行”里,今后自己需要照顾时,可用“时间币”兑换所需服务。

这次姜薇的服务对象是82岁独居老人赵桂芹。“赵阿姨家我去过多次了,今天是陪她聊聊天,收拾下家务。”说话间,已经到了老人家,聊天从家长里短到编织技巧,房间里不时响起老人幸福的笑声。

“我现在身体还很好,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都能承担,而且我们时间有富裕,帮助一些高龄或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觉得自己还能为他人做点儿事情,还有社会价值。”姜薇满怀热情地说。

“服务今天,享受明天。”“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是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思路,鼓励和引导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的志愿式互助养老新模式。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如今在全市随处可见。在双桥区世纪城社区,一支平均年龄达到65周岁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的各个地方;山庄社区积极探索彩虹联盟“7+1”志愿服务模式,包括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双滦区广泛动员,积极发动辖区老年人发挥余热,打造最美“夕阳红”:东园社区姚奶奶工作室有志愿者32人,平均年龄69岁……

据统计,全市共录入志愿服务者8288人,其中老年志愿者3000余人,累计开展为老人服务8051人次,存储服务2.4万余小时,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加入到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公益医疗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体。

据了解,我市还将逐年增加“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全市城乡社区总数中的占比,努力在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年轻”老人参加到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争取到2035年,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精准”养老 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

午餐时间,一股浓郁的饭香从社区食堂飘来。咬一口松软的花卷,就着热乎的小炒,家住双桥区世纪城的李宏伟老人和老伴吃得心满意足,“自从有了社区食堂,饭菜花样多又好吃,不仅方便,大伙聚在一起也开心。”

李宏伟今年72岁,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只能在周末来看望他和老伴。以前自己做饭,总是“糊弄事儿”,热热前一天的剩饭,凑合着吃一口。如今在社区食堂吃饭,每顿都热热乎乎,种类丰富还荤素搭配。

“今天有20多位老人预订了午餐。”服务站负责人艾玉鹏说,为适应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菜品烹调以清淡、软糯为主,烹饪少油、少盐、少糖,菜品每天更换、荤素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像就餐一样,适老化改造也是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此,我市以滨河社区为试点,为更多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隆化县唐三营镇羊圈子村,84岁王瑞英老太太家里,坑洼不平的石头台阶变成了平稳的坡道,老人没事就能在院子里溜达;98岁的韩麻营镇平房村低保老人王桂兰平时拄着拐杖在室内的防滑地胶上走路,洗澡的时候可以坐在淋浴椅上,不用担心滑倒的问题……经过适老化改造,各种硬件设施在隆化县特殊困难老人的家里全新“亮相”。

仅今年,我市已在各县(市、区)完成对2567户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等人群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我市还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3454户家庭将从中受益。

除了精准服务老年人物质生活外,我市还精准服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记者在社区走访时看到,各日间照料机构均设有日间照料室、舞蹈室、书画室等功能区,配备康复、运动、娱乐等设备,依托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各类活动,实现“乐有伴”。

两年来,我市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腾退、租赁等方式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市177个社区共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181个,服务覆盖2184个生活小区,实现服务设施社区、服务功能小区“两个全覆盖”。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置公益岗的方式,按照每个社区日间照料机构不少于2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39名,实现专人服务。

“智慧”养老 让老年人生活更放心

走进双桥区永安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正实时显示社区老人的动态信息。

“我们将社区老人的信息录入平台,通过安装在家里的各种感应器、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等设备,随时检测老人身体情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国洋介绍,如果老人发生意外,平台会及时报警,他们将第一时间通知医务人员、家属,并派人前去查看。

除了远程检测老人身体状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可实现一码订餐、活动预约、远程就诊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理疗保健等服务。

在承德,服务老人生活的不仅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有养老服务热线。

万华小区的陈大娘家中水管坏了,子女又都不在身边,她拨打了养老服务热线,“喂,您好,我家的水管坏了,麻烦找人修一下。”没多久,一名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前来维修。

科技赋能,让“时间银行”也有了新变化。由中银金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时间银行公益平台”作为承德高新区开展“时间银行”相关工作的信息系统平台,可以满足互助养老、公益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及综合统计等管理需要。承德高新区12个社区相关数据已录入系统,双桥区、双滦区、营子区等地的“需求”信息也已在“时间银行”公益平台上发布。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承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一直在为之努力。

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我市努力使信息化建设纵向延伸,在原有市、县两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社区管理账号、安装视频摄像头、大屏显示器、对接服务方等方式,逐步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并接入市级服务平台的机构206家,安装摄像头499个,平台服务商400余家,提供餐饮、保洁、洗浴等服务。

从助娱、助急、助医到助餐、助娱、助浴、助医、助急、助行、助洁,养老服务功能从“三助”增加至“七助”,随着智慧化养老的不断推进,我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热线电话、网络预约、线下沟通等形式,实现人工坐席、平台与老年人用户的三方互动,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上门服务。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广大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正变成一幅幅全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量、提质、增效的多彩画卷,在紫塞城乡大地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