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吸引各类年轻人才回乡创业,一大批有想法有责任感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农村。2021年换届后,全县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岁,35岁以下的村“两委”成员有405人、占比29.4%。新产生的“两委”干部,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带队人。

退役不褪色的“兵支书”

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唤起乡大八号村产生了全县唯一一个由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党支部——“兵支部”。支部成员平均年龄31岁,在全县村支部中平均年龄最小。

新班子上任后,“兵支书”杨阳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总体规划。在原有150亩芍药观赏基地的基础上,结合映山红、玫瑰花、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出既能让村民增收,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同时,大八号村推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度,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发动百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村庄环境治理、孝老敬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做老板回农村的“傻支书”

孙占华,曾是北漂一员,凭借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北京已小有成就。年轻的他,响应县里号召,回村任新地乡岗子村党支部书记。放弃城里老板不当,非要回到村里带领村民谋划村集体的发展,有人说他傻。这个“傻支书”返乡从事马铃薯品种创新种植生产活动,并创建华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实体农业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结合家乡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傻支书”孙占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出资200万元打造集农业种植管理、马铃薯专业种植培训、全程植保、农产品销售、运输等综合一体化的华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600亩无害化、精作、高品质马铃薯产地,年产量高达2000吨。种植300亩马铃薯新型技术试验田,用于新种植技术研发与为群众学习新型种植技术培训使用,目前已培训100余人,且多项创新型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购置了3架可实时进行农业数据收集和分析,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提升种植科学性和生产效率,努力打造新地乡数字化农业。

通过孙占华的积极跑办,如今2800亩山坡荒瘠地变成良田,修通了2.3公里全县唯一一条村级外环路,为村内经济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继往开来的“小支书”

哈里哈乡哈里哈村位于围场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该村制定了“一轴两翼六片区”村级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肉羊和梅花鹿养殖、乡村旅游、新能源等产业。

哈里哈村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艳杰只有35岁,这位“小支书”肩负起了村里新发展的重任。按照“三基”建设年和“抓党建、抗疫情、惠民生、保安全、促发展”活动要求,哈里哈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村民选我当干部,我为村民服好务”为主题,扎实开展“开门一件事”活动。村“两委”干部主动认领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6件,展现新班子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其中,依托村里精品民宿,谋划打造“便民餐厅”,为全村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优惠或免费餐饮服务;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赵艳杰带领所有村干部主动将私家车作为疫苗接种“直通车”,免费接送出行困难群众。

这些村里的年轻人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带领村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承德日报社记者 乔溪 通讯员 杨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