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仰望火炬点燃的那一刻,高举火炬起跑的那一刻,我内心十分地激动,冰火相约、激情飞扬,完美地诠释了我当时的心情。我传递的距离虽然不到百米,但脚下的每一步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贾利民代表承德参与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时激动地说。

贾利民是兴隆县一名普通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他从一名乡村代课教师起步,不断探索教学路径,设计课改方案,引领一所乡村学校教育改革方向,把一个即将撤并的教育教学双差校变成了一所全国课改访学基地,他在偏远山村的三尺讲台已坚守30多年。

贾利民一直以党建统领校建,构建“11336”党建模式,形成了以“智慧素养教育”为主体,以“中华传统教育、课堂改革”为两翼的办学特色,打造了管理和顺、德育和美、课堂和乐、课程和悦、评价和畅、培训和融的六道“和”文化。《智慧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实践项目。

1989年,贾利民高考落榜后选择回到陡子峪中学做一名英语代课教师。当时,教学条件非常差,他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拼搏,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了实现梦想,他省吃俭用,甚至借钱购买教学器材,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条件。

1995年,他利用暑假时间对陡子峪中学初二学生进行了24天的英语义务补习。2002年,贾利民被任命陡子峪中学校长。那时,他一边教英语课,一边抓学校管理。把英语“先听后说,先学后讲”的分层教学方法扩大到学校的各个学科。采取“导师制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了学困生假学习、中等生浅表性学习和优等生重复性学习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提高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使全校教学成绩有了迅速提升。

2009年,六道河中学与陡子峪中学合并,贾利民被任校长。由于当时老百姓对学校撤并不理解,导致大部分优秀生源外流,部分困难学生辍学,一时间,学校秩序大乱。面对现状,贾利民及时召开班子会,分析形势,明确奋斗目标,将目光锁定在课堂改革上。同年10月,贾利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实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大幅提升,在课堂上,教师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师生感情越来越深,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舒心、越来越快乐。

经过三年的课改,这个历年来中考成绩在全县排名靠后的学校,在全县14所初中里总分排名第三。之后,该校中考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矢志不渝是对信念的坚守,真心付出是对奉献的最真诠释。贾利民说:“今后还需要更加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坚持立德树人,教好书、育好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中国教育梦’点燃明天的希望。”      承德日报记者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