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德市教书育人楷模、承德县第一中学教师孙晓昱
教师的初心就是根植教育,积极进取、无私奉献,执着于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就是传承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承德县第一中学的孙晓昱就是这样一名教师。
从事教学工作17年来,他兢兢业业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无怨无悔在三尺讲台奉献青春,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敬业奉献之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孙晓昱从来不在乎执教17年来付出了多少艰辛,因为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曾经那一篇篇作业的批阅、一天天甘于寂寞的钻研、一夜夜甘于清苦的奉献都化作了甘饴,沁润着他的初心。
“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便有了心中的目标。”孙晓昱回忆说。2006年,孙晓昱进入承德县一中担任数学老师。
他每天作息时间与学生同步,5:30前到校督促学生起床,陪伴学生跑操;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每天利用自习时间找学困生过关讲题,直到学生把知识弄会、弄懂、熟记于心;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动态,每节课间深入班级,管理班级纪律情况,给本班学生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更好地陪伴学生,即使没有晚自习,也会工作到很晚,以便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
“在寄宿学校,老师就是要付出的比更多人还要多一些,才能保证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孙晓昱说。在接手新的班级之后,孙晓昱尽己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秉性,做好记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快成长。
“这周上的新课,能跟得上吗?”“有没有开心的事,和我说说啊……”工作中,孙晓昱常常利用班会或是课间与学生们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他细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学生生日为其准备蛋糕,学生生病为其自费买药,学生家里出现意外不断打电话询问并安抚好学生,同时引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体会到老师的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关爱中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茁壮成长,成为更好的个体。正因为他的付出,2021年6月所带班级被承德县教体局授予“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作为数学教师,数年来,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研究教法,认真备好每节课,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带班级的优秀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均居全县前列。
在教学研究上,孙晓昱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注重研究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不断实践,与时俱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撰写心得与论文,注重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2010年获得河北省第五届教育教学优秀征文二等奖;2012年获得第七届教育教学征文三等奖;2014年获市级“十二五”课题三等奖。在不断钻研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赛课、评课,通过比赛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公开课也受到广泛好评,2017年获得县级高中组数学优质课一等奖,2019年作市级高中数学网络公开课。
孙晓昱将教研观念从单一的校本培训变为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出针对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方法。坚持“低起点小步子”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积极倡导复习课新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在差生转化上,抽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几年来,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激情和干劲倾注到学校,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23年所带毕业班强基率100%,多名学生被985、211学校录取。
面对年级中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多重身份,面对日益繁杂的工作,面对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孙晓昱始终保持着初心,不言苦不言累,做好规划,积极地承担起年级的各项工作。年级教师家属生病,第一时间关心询问,费用不足时会想办法帮助教师解决,并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认真聆听老教师们的建议,反思前一段时间的不足,及时调整,并结合年级实际情况作出最优的决策,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与一致好评。2014、2016、2018、2019年被承德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 和合承德网记者 管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