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和合承德网记者 张丽莉

0039

承德儿女翘首以盼的“高铁梦”从蓝图走向现实。

0008

丰宁大滩风景如画。和合承德网记者 陈琦嘉摄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一座城市前行的足迹。

2021年,承德注定不凡。这一年,是承德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我市蓬勃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承德考察,从创造奇迹的塞罕坝,到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再到枝叶关情的村庄社区,总书记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深入交流,并就关系承德长远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成为引领承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动力源”。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来承考察全面激发起承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承德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坚决扛起“两区”建设政治责任,加快产业升级重构,统筹城乡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总投资221.13亿元的4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举办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与河北建投集团、航天科技氢能工程研发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第一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丰宁,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一串串前行的脚步,见证着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一个个“关键词”展示着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崭新面貌。

关键词:“两区”建设

半个世纪前塞罕坝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如今这里已是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范,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的第一站。

穿行于承德山川阡陌,蓝蓝的天、绿绿的山、青青的水,绿是城市的主色调。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承德肩负着为京津冀城市群“涵养水源、生态支撑”的重大政治责任。

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承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两区”建设成果显著,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500平方公里,草地修复治理75万亩,完成营造林25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360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2万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

10月1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昆明开幕,承德市滦平县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承德市隆化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功入选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承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又取得新突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承德坚持全流域生态建设、全系统生态保护、全要素价值实现,让全市3.95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林草丰茂,让1500条河流岸绿水清,让紫塞大地的空气清新宜人,让19.4万亿元的自然资源资产转化增值,强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关键词:升级重构

2021年9月30日,承德与河北建投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研发中心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国家能源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的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力构建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国家级新型能源示范系统,推动承德建设氢能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打造“中国绿氢谷”。

北京向北180公里,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乡连绵群山中,世界最大的“超级充电宝”--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世界在建最大抽蓄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服务北京冬奥会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点工程,也是紧邻京津冀负荷中心和冀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承德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底色,使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率先突破的绿色产业,为承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实现智慧赋能、科技赋能、生态赋能,带来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蝶变。

在新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适应“双碳”目标和能源变革的新变化,承德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引导,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体育、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壮大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大数据、特色智能制造三大优势产业,树牢“强产业”思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站在产业链高端“掐尖”发展,加快“3+3”主导产业升级重构。

据统计,去年我市实施钒钛新材料重点项目9个,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聚焦精准旅游、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实施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46个,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净增19家、达到105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位;实施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11个,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去年实施特色智能制造产业项目20个,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6家……

服务“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1-10月份,“3+3”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42.4亿元,1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8.4亿元,产业升级重构的步伐坚实有力、步步向前。

关键词:城乡融合

“步行道修在武烈河两岸,早上可以打球锻炼,晚上可以散步休闲,能看水见绿,既安全又养眼。”承德因武烈河而富有灵气,自从武烈河步行系统建成后,这里便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在建设上做减法,在品质上做加法,把“老城”做优。承德加强历史风貌管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一环五纵七横”城市路网,畅通区域大循环和城市微循环,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舒适舒朗舒心、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山城。

“加快中心城市由武烈河发展阶段迈向滦河发展阶段”。在2021年8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承德综合考量城市发展要素和空间支撑,推进中心城市向南拓展延伸,先做生态,再选产业,走好环境友好、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让“滦河新城”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新引擎。

2021年12月9日,横跨滦河的闫营子大桥完工,全面具备通车条件,闫营子大桥将有效地将滦河两岸链接,成为承德发展的一条大动脉,同时也是沟通闫营子规划区与核心规划区的重要桥梁。

面对地域面积广阔,山多川窄平地少,群众居住分散的现状,承德构建“1+7+N”城镇体系,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城为支撑的城市发展体系;以各县城为重点,以建制镇和特色小镇为依托的城镇发展体系;以重点镇为支点,以中心村、特色村为基础的乡村发展体系,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县域带动、小城镇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青瓦白墙风格为主调,江南街巷、院落、桥梁等元素随处可见,在兴隆县青松岭塞外江南水镇可以体验江南文化;将城、街、居、巷、佛堂、烧锅大院等满族民俗建筑主题元素融为一体,围场大清猎苑小镇被誉为“立体的民俗博物馆”;隆化温泉小镇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打造“温泉民宿”,带动整个县域旅游业发展……

如今,紧密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承德重点培育32个中心镇、30个特色小镇,一批文化名镇、商贸重镇、旅游强镇兴起,建成一批民宿经济、体育冰雪、特色农业等特色小镇,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镇发展格局。

关键词:民生红利

2021年1月22日早上9时16分,G913次复兴号高寒动车组驶离北京朝阳站,承德到北京的铁路运行时间缩短至52分钟,紫塞儿女翘首以盼的“高铁梦”从蓝图走向现实。

高铁大动脉的打通,让“说走就走”成为常态,人们的梦想变大了,百姓出行半径随着“高铁经济圈”的扩大而延伸,更给承德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这一年对于百姓来说,大梦想走进了现实,小心愿也不断成真。

宽敞的篷顶遮阳挡雨,结实的椅凳方便舒适,一批新颖大方、颇具特色的公交候车亭相继亮相,换了“新装”的公交站候车亭有型有内涵;实现“旱厕清零”,完善中心城区公厕布局,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公厕66座让市民出行省心又暖心;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配置齐全的健身器材、随处可见的休憩长椅,新建95个“口袋公园”,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百姓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承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盯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了2021年十项民生工程,涵盖人居环境改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康养促进、文化体育惠民、商业便民服务等十个方面。并通过公开征集、每月发布、定期调度、跟踪督办、媒体监督等多项措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有力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

建成停车场61个、增加泊位13049个;160台纯电动公交车完成投放,中心城区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率达87.6%;在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中,改造户厕6.35万座,新建公厕635座;全市2459个行政村、198个社区,共建有2657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这份民生账本不断叠厚,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幅幅改革蓝图渐次铺展,一个个发展巨变逐步呈现,一项项惠民红利不断释放……今日承德,绽放的是迷人的魅力,描绘的是恢弘的画卷,迸发的是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