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市实现降碳产品交易额6099万元 占全省83%

和合承德网讯(记者石盈盈,通讯员高兴野)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补偿机制、降碳产品开发、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排污权市场交易、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方面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全市依托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成4批次110万吨降碳产品交易,实现交易额6099万元,占全省的83%。

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合作,对我市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全市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年可涵养水源32.7亿立方米、保育土壤8883.8万吨、固碳712.5万吨、释放氧气586.2万吨,资产总价值达5019.2亿元,生态产品价值全省最高;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合作,对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摸底,确定碳层划分和监测点位,完成覆盖全域和3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12个优质树种的108个监测点位布设,按现行方法学测算,全市可计算固碳产品的林地面积为2644万亩,固碳产品总量达8698.84万吨,总量居全省第一。

记者了解到,2021年,我省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探索,以开发降碳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切入点,以我市森林固碳为试点创新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累计备案降碳产品523.7万吨,占全省首位,于2021年9月29日实现了全省首笔降碳产品交易后共完成4批降碳产品交易,且我市承办了2022年、2023年两次全省交易仪式。

目前,我市降碳产品开发已经从林业扩大到草原、湿地等生态“绿碳”,并延伸到分布式光伏、景区碳普惠等多个领域。在省内率先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降碳产品价值实现衔接机制,首起毁林修复+降碳产品认购案例获中国法学会2023年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案例一等奖、荣获河北省法院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共交易20例自愿购买1.2万吨共计90余万元,开辟了全省降碳产品交易的新路径。

同时,我市探索降碳产品开发多方合作模式,在全省率先组织隆化县、承德县政府与河钢集团签署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合作协议;探索降碳产品抵质押机制,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为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降碳产品授信7亿元,提供了降碳产品可度量、可交易、可抵押的“承德经验”。

此外,建立健全滦河、潮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40.37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覆盖全市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地市级排污权市场化交易,不断优化交易审核程序,累计交易金额3100余万元;创新碳配额质押贷、排污权抵押贷等金融产品,发放省内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累计授信达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