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承德晚报创刊30年。30年来,我们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晚报30年 记者带你看变迁”系列报道,一起看百姓在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方面的巨变,用文字记录光阴流转,展示城市变迁。

从“栖息之所”到“宜居之所”

——“晚报30年 记者带你看变迁”系列报道之一

和合承德网记者 王鑫

新建的门头、平整的道路、整洁的墙面、错落有致的植被,老人们在运动场地上锻炼身体,还有不时传来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双桥区小溪沟小区,改造后实现了“逆生长”,看不出它已将近30岁。

“我是1999年搬进这个小区的,一晃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溪沟小区居民王宇说道。

王宇原本住在小溪沟路北,看见附近建设了新小区,就赶紧去看一看,这一看便喜欢上了。当年小溪沟小区建设完成之后,因地理位置优越,很受市民欢迎。“这里距离避暑山庄很近,父母没事儿可以随时去溜达。”

王宇立即购买了一套位于8层的住房,这在当时的承德也算是“高层”,房间采光、视野都非常好。不远处就是菜市场,买东西很方便。当年,从平房搬入楼房,在这样的地段拥有一套自己的楼房,王宇“狠狠”地被身边的朋友羡慕了一把。

那几年,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像王宇一样的居民不断在城市内寻找新的家园,居民住房改善步入了快车道,也成为大家幸福感的来源。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让大家引以为傲的小区逐渐变得衰败破旧。外墙脱落、管道老化、配套设施破损缺失的问题层出不穷,逐渐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每次遇到刮大风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在楼下走路,墙面老化了,有时候会有东西脱落,一不小心容易被砸到。”王宇说,不仅如此,楼顶防水措施也逐渐“失效”,下雨的时候屋内潮湿不已,雨势大的时候房顶还会漏水。

由于小区使用年限较长,排水管堵塞较为严重,经常需要请人清理,渗水、反味时刻困扰着小区居民。楼道里线路乱接现象严重,往往分不清线路的归属,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烦心事儿,让很多居民萌生了搬走的想法。”王宇也有了想换套房子的想法。但住了这么多年,他对这里很有感情,而且这是他第一套房子,在这里成了家,有了女儿,很多生活的点滴回忆都在这里。

换还是不换,王宇有些为难。

转机发生在小溪沟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之后。隔离楼宇的院墙被推倒,引进了健身器材,有了公共休闲的场所;破旧的地面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漏水的楼顶、墙壁做了防水处理;在不影响采光的基础上添置了适量绿植点缀……一系列的改造项目完成后,王宇的生活变了样儿:“环境变得整洁了,配套更齐全了,每天一出门都感觉心里敞亮了,邻里也越来越和睦。”

近些年,人们对购置房子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仅看位置和布局,更关心公园绿地、物业管理、购物娱乐等现代化的生活配套服务,这说明住房已经不再是基本需求,而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从“你一间,我一间,矮平房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30年来,我们的城市生活不断提档升级,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居民们的住房获得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