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记者 李莹 通讯员 韩立平

“如果她的生命无法挽回,那就捐献她的器官给需要的人,用这种方式延长她的生命长度。”捐献者晓敏(化名)的家属哽咽着说道。

5月9日,对隆化县的晓敏一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天中午12时许,35岁的晓敏因有机磷中毒,被紧急送往隆化县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命悬一线。

就在全家人感到无比绝望之时,通过医院内宣传,了解到器官捐献,他们强忍悲痛,决定通过器官捐献,让晓敏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一场48小时的“生命接力战”开始了!

承德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姜咏秋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OPO人员赵艳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家属沟通,帮助他们完成捐献的相关法律手续。

由于患者的生命体征难以稳定,在承德市卫健委的协调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ECMO团队前往隆化县医院,全力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承德隆化有一例患者,请求支援!”赵艳军同时与上级沟通,一个包含重症维护、评估鉴定、手术获取、殡仪人员在内的团队冒雨驱车600多公里分批赶赴隆化县医院。

“患者现在需要大量输血,请求确保用血供应!”在姜咏秋的紧急联络下,承德市中心血站作好了用血保障。

由于获取手术在隆化县医院进行,隆化县医院指派专人全面负责手术室及相关人员的协调,并对接相关伦理程序。

生命,在爱与希望中传递!

在晓敏生命的最后48小时里,所有人都在为了她的生命得以续写而不断努力。

抢救室外,晓敏的家属郑重地在捐献相关法律文书上签字,每次落笔都是一句无声的再见……

5月11日凌晨3时19分,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配平台进行器官分配后,晓敏被推进了手术室。

3时55分,晓敏与这个世界告别,获取手术同时展开。

手术台上,晓敏安静地躺着。为她实施器官获取手术的医护人员怀着沉重的心情鞠躬默哀。手术室内外,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赞许。

最终,晓敏捐献的双肾为两位肾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生,一对角膜为两位患者送去了光明。获取的双肾由工作人员开车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但由于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期,驾驶车辆非京牌,转运人员又立即联系当地交管部门,开通了通往机场的绿色通道,安全高效地抵达机场,通过航班转运至移植医院进行移植手术。获取的角膜由工作人员带回石家庄的河北省眼库用于治疗眼病患者。它们将带着爱与光明在生命之间延续。

此次捐献是我市自5月1日国务院《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正式施行后的首例捐献,也是我市多家医疗单位、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在本地完成的首例捐献获取。

世间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住,纵使生命犹如昙花一现,也请记得她曾经盛开过、灿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