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娄丽双)“10亩林,伐了300多棵树,才卖了1万多元。以后有了专业的管家,就能多卖点儿钱了。”11月16日,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镇莫里莫村坝梁的一片落叶松林里,村民曹金民看着间伐完的树林,对未来满是憧憬。因为有了“国营带民营”森林委托经营模式,他家的林木将由国有滦河林场进行专业的经营,森林质量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林子自栽下就没管过,虽平均胸径仅10厘米左右,但每棵只能卖30元左右,而对标塞罕坝机械林场同年造的林,平均胸径已达23厘米左右,每棵都能卖130多元。虽然首次有了收益,但曹金民并不太满意。

莫里莫村坝梁路北的松林属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历经4次抚育间伐,每亩保留40棵左右,树干粗壮挺拔,树下灌草茂盛,已经向异龄复层混交林转变。路南的林子归莫里莫村集体和部分村民所有,因不曾抚育,树木细小、林分郁闭,“远看一片绿、近看无用材”。“都是31年前造的‘三北防护林’,差距如此明显,足以证明科学实施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国有滦河林场党支部书记李凤军说。

莫里莫村约有林地4.5万亩,村集体每次可申请抚育项目的上限是300亩,村民家的林子大多就几亩,办理审批手续繁琐甚至合不上成本。即便办好手续,砍哪棵、留哪棵也把不准,索性就甩手不管了。“我们不是不想经营,但既没技术,也怕麻烦。”莫里莫村党支部书记何艳丰也很无奈。而国有滦河林场成立于2014年,森林经营面积8.45万亩。目前,林场造林任务基本完成,空有一身技术却缺乏施展空间。

据了解,围场森林面积达816万亩,约占全省8%。其中,513万亩林权归村集体或个人所有。这部分森林因地块分散、道路不通、投入不足、缺乏技术等原因,每年经营面积仅3万多亩,不足总面积的1%。2022年,围场扎实推进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国营带民营”森林委托经营模式,通过分离农村集体和个人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管护水平。

2022年,国有滦河林场与莫里莫村签订委托经营协议,林权仍归村集体和部分村民所有,修枝、疏伐、抚育、包装碳汇项目等工作全由林场负责。通过分离农村集体和个人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村民们分散的林木将得到专业的管护,森林质量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不花一分钱,啥事不用管,抚育间伐林木收益全归林权所有人。未来产生碳汇交易后,林场只按30%比例收取管理费。”何艳丰说,委托经营模式得到百姓积极响应。

据悉,今年,国有滦河林场与哈里哈镇、姜家店乡等9个乡镇的16个村签订了23份委托经营协议,委托经营的森林面积已达1.28万亩。“明后年我们计划再增加1万亩,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国有滦河林场场长王利民说。